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新华社北京 10 月 10 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 标准化发展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 彻落实。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 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 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制 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 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 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 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 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 转变。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 域标准全覆盖,新兴产业标准地位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 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基本建成。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 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 50%以上,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 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 18 个月以内, 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 生态效益充分显现。 ——标准化开放程度显著增强。标准化国际合作深入拓展,互利 共赢的国际标准化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标准化人员往来和技术合 作日益加强,标准信息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我国标准制定透明度 和国际化环境持续优化,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的一致性 程度大幅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 85%以上。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 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50 个以上国家 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形成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一体化运 行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标准化服务业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 到 2035 年,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 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 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 二、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 (三)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 物技术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 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 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 伐。研究制定智能船舶、高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 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动产业变革。适时制定和完善生物医学研究、 分子育种、无人驾驶等领域技术安全相关标准,提升技术领域安全风 险管理水平。 (四)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 作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 标研究,重点支持基础通用、产业共性、新兴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 标准研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 对符合条件的重要技术标准按规定给予奖励,激发全社会标准化创新 活力。 (五)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 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进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等标 准化工作。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 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完善国家标准化技术文件制度,拓 宽科技成果标准化渠道。将标准研制融入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缩短新 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标准研制周期,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 伐。 三、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 (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 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与产业技术基础标准建设,加大基础通用 标准研制应用力度。开展数据库等方面标准攻关,提升标准设计水平, 制定安全可靠、国际先进的通用技术标准。 (七)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 健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标准,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标 准群,部分领域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完善扩大内 需方面的标准,不断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全面促进消费。推 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健全服务业标准,重点加强食品冷链、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品编码、批发零售、房地产服务等领域标准 化。健全和推广金融领域科技、产品、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标准,有效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标准化建 设,推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标准化。建立健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八)引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新产业标准 化领航工程,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制定一批应用带 动的新标准,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围绕食品、医疗、应急、交通、 水利、能源、金融等领域智慧化转型需求,加快完善相关标准。建立 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平 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健全依据标准实 施科学有效监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应用标准化手段加强自律、维护 市场秩序。 (九)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围绕生产、 分配、流通、消费,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 和标准研制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关键技术标准在产业协 同、技术协作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实施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 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十)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标准化专 项行动,加快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 施等信息基础设施系列标准研制,协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标准研制, 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支撑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的创 新基础设施标准,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四、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 (十一)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 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提升重点产 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 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 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 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标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 (十二)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不断完善生态环境 质量和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 污染防治标准,健全污染物排放、监管及防治标准,筑牢污染排放控 制底线。统筹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制定修订应对气候变化减缓、 适应、监测评估等标准。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 利用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 统服务与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资源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 保护及生态效益评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标准,增加优质生态产品 供给,保障生态安全。 (十三)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 登记、评价、评估、监测等系列标准,研究制定土地、矿产资源等自 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标准,推进能源资源绿色勘查与开发标准 化。以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和资产核算为重点,推动自然资源资产 管理体系标准化。制定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完善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机制。制定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标 准,发展海洋经济,服务陆海统筹。 (十四)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建立健全土壤质量及监测评价、 农业投入品质量、适度规模养殖、循环型生态农业、农产品食品安全、 监测预警等绿色农业发展标准。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标准,不断完善资 源循环利用、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供应链、产业废弃物综 合利用等标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标准。建立 绿色建造标准,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管理标准。建立覆 盖各类绿色生活设施的绿色社区、村庄建设标准。 (十五)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完善绿色产品标准,建立绿色 产品分类和评价标准,规范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识。构建节能节水、 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 活标准。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 排放指标。 五、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 (十六)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引领,实施乡村振 兴标准化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智慧农业标准研制,加快 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建立农业农 村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推进地方特色产业标准化。完善乡村建设 及评价标准,以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价、村容村貌提升、农房建设、农 村生活垃圾与污水治理、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标准化工作。推进度假休闲、 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标准化建设,促进农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七)推动新型城镇化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公共资源配置标 准,建立县城建设标准、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城市体 检评估标准,健全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与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城市生态 修复与功能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工程防灾、更新改造及海 绵城市建设等标准。推进城市设计、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风貌塑 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标准化建设,健全街区和公共设施配建标准。建 立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服务等系列标准,制定城 市休闲慢行系统和综合管理服务等标准,研究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应用标准。健 全住房标准,完善房地产信息数据、物业服务等标准。推动智能建造 标准化,完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施工现场监控等标准。开展城市标 准化行动,健全智慧城市标准,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十八)推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探索开展行政管 理标准建设和应用试点,重点推进行政审批、政务服务、

pdf文档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行业政策库 > 国家部委机构 > 国务院政策文件 > 文档预览
16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第 1 页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第 2 页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第 3 页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第 4 页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2022-04-11 10:50: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