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的通知 工信部通信〔2021〕34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相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 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将《“双千兆”网 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1 年 3 月 24 日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以千兆光网和 5G 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 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二者互补互促,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 成和承载底座。为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互促、应用 优势互补、创新业务融合,进一步发挥“双千兆”网络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为目标,以协同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创新应用模式、实现技术突破、繁荣产业生态、强 化安全保障为重点方向,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夯实底座,为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筑牢根基, 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网络支撑。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鼓励通过差异化的发展与竞争,强化技术 创新、推动融合应用,深化共建共享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供给水平。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 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双千兆”网络发展良好环境。 固移协同,优势互补。发挥千兆光网在室内和复杂环境下传输带宽大、抗干扰性强、微秒 级连接的优势,发挥 5G 网络灵活性高、移动增强、大连接的优势,适度超前部署“双千兆” 网络,同步提升骨干传输、数据中心互联、5G 承载等网络各环节承载能力。 创新应用,丰富场景。以建促用、建用并举。在公众应用领域,不断丰富“双千兆”应用 类型和场景,提升千兆服务能力。在行业应用领域,聚焦重点行业打造典型应用示范,加强运 营模式和网络架构创新,探索提供端到端可定制的网络性能保障。 自立自强,完善生态。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加大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提升关键产品和服务安全能力,完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体系 建设,构建体系完备、安全开放的产业生态。 (三)主要目标 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实现 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能力。千兆光网和 5G 用户加快发展,用户体验持续提 升。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超高清视频等高带宽应用进一步融入生产生活,典型行业 千兆应用模式形成示范。千兆光网和 5G 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竞争力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产 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双千兆”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1.到 2021 年底 ——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 2 亿户家庭的能力,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 规模超过 500 万个,千兆宽带用户突破 1000 万户。 ——5G 网络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区域、部分重点乡镇覆盖,新增 5G 基站超过 60 万个。 ——建成 20 个以上千兆城市。 2. 到 2023 年底 ——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 4 亿户家庭的能力,10G-PON 及以上端口规模超过 1000 万个, 千兆宽带用户突破 3000 万户。 ——5G 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覆盖。 ——实现“双百”目标:建成 100 个千兆城市,打造 100 个千兆行业虚拟专网标杆工程。 二、重点任务 (一)千兆城市建设行动 1.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城市及重点乡镇进行 10G-PON 光线路 终端(OLT)设备规模部署,持续开展 OLT 上联组网优化和老旧小区、工业园区等光纤到户薄 弱区域光分配网(ODN)改造升级,促进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按需开展支持千兆 业务的家庭和企业网关(光猫)设备升级,通过推进家庭内部布线改造、千兆无线局域网组网 优化以及引导用户接入终端升级等,提供端到端千兆业务体验。 2.加快推动 5G 独立组网规模部署。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开展 5G 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 重点加快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网络覆盖。鼓励采用宏基站、微小基站等多种组网 方式,与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RAN)等其他技术相结合,推进 5G 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 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的深度覆盖。根据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适时开展基于 5G 毫米波 的网络建设。 3.深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升级。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面向 农村较大规模人口聚居区、生产作业区、交通要道沿线等区域持续深化宽带网络覆盖,助力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向有条件、有需求的农村及偏远地区,逐步推动 千兆网络建设覆盖。 4.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持续深化行业内共建共享,按照“集约 利用存量资源、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则,统筹铁塔设施建设需求,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开展 5G 网络共建共享;鼓励通过同沟分缆分管、同杆路分缆、同缆分芯等方式实施光纤网络共建,通 过纤芯置换、租用纤芯等方式实施共享。着力提升跨行业共建共享水平,进一步加强与电力、 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沟通合作。 (二)承载能力增强行动 5.提升骨干传输网络承载能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持续扩容骨干传输网络,按需部署骨干 网 200/400Gbps 超高速、超大容量传输系统,提升骨干传输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动灵活 全光交叉、智能管控等技术发展应用,提升网络调度能力和服务效能。引导 100Gbps 及以上超 高速光传输系统向城域网下沉。鼓励在新建干线中采用新型超低损耗光纤。 6.优化数据中心互联(DCI)能力。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面向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的需求,开 展 400Gbps 光传输系统的部署应用,鼓励开展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定向网络直联等的建设。结 合业务发展,持续推动 IPv6 分段路由(SRv6)、虚拟扩展局域网(VXLAN)等 DCI 核心技术的 应用;推进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在数据中心互联中的应用,提升云网协同承载能力。 7.协同推进 5G 承载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开展 5G 前传和中回传网络中大容量、高 速率、低成本光传输系统建设,提升综合业务接入和网络切片资源的智能化运营能力。推动 5G 承载网城域接入层按需部署 50Gbps 系统,城域汇聚层和核心层按需部署 100Gbps 或 200Gbps 系统。逐步推动三层虚拟专用网(L3VPN)组网到边缘,兼容边缘云数据中心互连组网。 (三)行业融合赋能行动 8.创新开展千兆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部署。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结合行业单位需求,在工业、 交通、电网、教育、医疗、港口、应急公共服务等典型行业开展千兆虚拟专网建设部署。探索 创新网络架构,采用与公网部分共享、与公网端到端共享等多种模式灵活开展网络建设。按需 在行业单位内部署 5G 基站、OLT 设备、核心网网元、行业终端等,支持行业单位敏感数据本 地化处理和存储。探索创新运营模式,鼓励开放有关接口功能,为行业单位提供必要的管理控 制权限,服务行业发展。 9.大力推进“双千兆”网络应用创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行业单位合作创 新,聚焦信息消费新需求、新期待,加快“双千兆”网络在超高清视频、AR/VR 等消费领域的 业务应用。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和生产流程的“双千兆”协同创新, 加快形成“双千兆”优势互补的应用模式。面向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关切,推动“双千兆”网络 与教育、医疗等行业深度融合,着力通过互联网手段助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促进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 10.积极采用“IPv6+”等新技术提供确定性服务能力。支持基础电信企业探索采用 IPv6+ 等新技术在网络层提供端到端的确定性服务能力,保障特定业务流传输的带宽、时延和抖动等 性能要求。新建行业网络优先支持 IPv6 分段路由、网络切片、确定性转发、随路检测等“IPv6+” 功能,并开展新型组播、业务链、应用感知网络等试点应用。 (四)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 1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加大超高速光纤传输、下 一代光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深入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团体标准研制, 形成我国“双千兆”网络技术核心竞争力。 12.加速推进终端成熟。鼓励终端设备企业加快 5G 终端研发,提升 5G 终端的产品性能, 推动支持 SA/NSA 双模、多频段的智能手机、客户端设备(CPE)以及云 XR、可穿戴设备等多 种形态的 5G 终端成熟。推动支持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家庭网关、企业网关、无线路由器等 设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具备灵活多接入能力的手机、电脑、4K/8K 超高清设备等终端集成。 进一步降低终端成本,提升终端性能和安全度,激发信息消费潜力。 13.持续提升产业能力。鼓励光纤光缆、芯片器件、网络设备等企业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 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巩固已有产业优势。着力提升核心芯片、网络设备、模块、器件等 的研发制造水平,推进实现我国通信产业链自立自强,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五)用户体验提升行动 14.持续优化网络架构。扩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连接企业数量和流量交换规模,新增至 少 2 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互联互通体系。推动云服务 企业持续提升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推动多接入边缘计算(MEC)边缘云建设,加快云边 协同、云网融合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内容分发网络(CDN)企业加快西部和东北地区 CDN 节点部署,按需推进 CDN 扩容和下沉,实现互联网内容就近访问。 15.着力保障网络质量。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强化 5G 和 4G 网络协同发展,推进 2G、3G、4G 频率重耕和优化升级,提升网络资源使用效率。支持多模基站设备的研制和部署,保障城市热 点地区、高铁地铁沿线等对不同制式网络的覆盖需求。持续提升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能力, 改善国际互联网访问体验。实现互联网网间带宽扩容 10Tbps,互
“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侯茹 于 2022-04-11 11:32: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