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委印发《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 河北省委日前印发《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全省法治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根 据党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道路,坚持法治河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 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 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权利,提高社会治 理法治化水平,构建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 会主义法治社会,全面推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 北筑牢坚实的法治基础,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二)主要原则。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权利与义 务相统一;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三)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社会 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省情、体 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 实基础。 二、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 (四)维护宪法权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 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教育,组织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宪法文本,持续开展 全省干部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进 行宪法宣誓。持续开展全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推动“12·4”国家宪法日和“宪 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制度化,广泛开展“宪法七进”活动,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 章,使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 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坚定捍卫者。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切实成为 回应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宝典”。组织开展疫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公共卫 生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 法权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全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国家工作 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普遍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强化法治培训,组织领导干部旁听人民法 院庭审活动,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 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 各类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 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深入开 展企业“法治体检”,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面 向中小企业持续开展“金色阳光”法律服务活动。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 论,传播法治正能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开展全省年度 “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成果”推选宣传和“最美政法干警”等推介展示 活动。修订《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六)健全普法责任制。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把案(事) 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普法公开课,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考核评估做法。完善法官、 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注重加强对诉讼参与人、行 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等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宣讲。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 法的过程变为普法的过程。创新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新出台法规规章的解读。健全媒体公 益普法制度,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要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 队伍,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普法活动的实践格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普法教育中的 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治宣传。 (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 注重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 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为法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打牢社会基础。 不断完善机制、创新形式,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法治文化产品,培 育法治文化精品,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及设施建设。利用 “12·4”国家宪法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及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群众性 法治文化活动,举办大学生法治文化节,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普法讲师团、法治文艺团体 等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 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三、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 (八)完善社会重要领域立法。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食品药品、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慈善、社会救助等领域和退役军人、妇女、未成年人、老 年人、残疾人正当权益保护,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法规 规章,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涉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北京冬奥会筹 办相关社会领域立法。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建设。 健全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规规章政策体系,加强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方面立法。 (九)促进社会规范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协调社会关系、约束社会行为、维护社 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 建设,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深化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 对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制订自律性社会规范的示范文本,使社会规范制订和实 施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 (十)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把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结合起来,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美德善 行,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推进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强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评价、监督等功能,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持续开展 文明家庭创建,宣传表扬“最美河北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依 法惩处公德失范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素养。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注重把符合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规规范,切实增强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 觉性。 (十一)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 水平。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法规规章制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实守信、 合法经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失 信惩戒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 信行为。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诚信建设,完善诚信管理和诚信自律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 台(河北)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根据 国家立法,健全完善信用方面立法。 四、加强权利保护 (十二)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制定与人民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 经济社会政策和出台重大改革措施,要充分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畅通公众参与重大公 共决策的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公共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机制。健全企业、职工、行 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法规规章及政策制定机制,依法平等保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十三)保障行政执法中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 式,坚持文明执法,巩固拓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 审核制度,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强化民事权利保护意识,把民法典作为行政执法 的重要标尺,不得违背法律法规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决 定。加强人民群众监督评价,促进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健全产权保护 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和营商环境建设,将产权保护列为专项治理、信用示 范、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决定、行政征收决 定等,依法予以公开。 (十四)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加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力 度,通过具体案件办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 完善

pdf文档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行业政策库 > 地方政府机构 > 其他地方政府政策文件 > 文档预览
9 页 0 下载 2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第 1 页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第 2 页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第 3 页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第 4 页 河北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4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2022-04-11 17:08:2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