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 年 12 月 15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 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 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 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 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持续转型 升级的产业生态;加快信息化发展,构建统一开放的数字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生 活新需求;加快信息化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社会和谐 稳定与文明进步;加快信息化发展,统筹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拓展国家治理新领 域,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 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 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是“十三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各地区、各 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 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 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 大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我国 信息化取得显著进步和成就。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宽带网络建设明显加速。截至 2015 年 底,我国网民数达到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0.3%,互联网用户、宽带接 入用户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覆盖全国所有乡镇,第四 代移动通信网络(4G)商用全面铺开,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研发步入全球 领先梯队,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在更大范围推广,宽带广播电 视和有线无线卫星融合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亚太地区。 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初步形成,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集成电路实现 28 纳米(nm)工艺规模量产,设计水平迈向 16/14nm。“神威•太湖之光”超级 计算机继“天河二号”后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 强榜首。高世代液晶面板生 产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迈向 10.5 代线。2015 年,信息产业收入规模达到 17.1 万亿元,智能终端、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的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涌现 出一批世界级的网信企业。 网络经济异军突起,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2015 年,电子 商务交易额达到 21.79 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一。“互联网+”蓬勃发展,信息消 费大幅增长,产业互联网快速兴起,从零售、物流等领域逐步向一二三产业全面 渗透。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 出不穷。 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统一 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 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有 效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网络富民、信息惠民、服务便民深入发展。信息 进村入户工程取得积极成效,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作用明显。大中小学各级教 育机构初步实现网络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 进,电子病历普及率大幅提升,远程会诊系统初具规模。医保、社保即时结算和 跨区统筹取得新进展,截至 2015 年底,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 8.84 亿人。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网上生态持续向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初步 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基本落实,网络安全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家关键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国民网络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发展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网络文化建设持续加强,互联网成为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网信军民融合体系初步建立,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信息融合不断深化。网 信军民融合顶层设计、战略统筹和宏观指导得到加强,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和 决策,一批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军民融合式网信产业基础进一步夯 实,初步实现网络安全联防联控、网络舆情军地联合管控,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合 用步伐加快。 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网信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成功举 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国—东盟信息港 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网上丝绸之路论坛、中国—新加坡互联网论坛。数字经 济合作成为多边、双边合作新亮点。一批网信企业加快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年增速持续保持在 30%以上。 “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基本情况 规划目标 指 标 2015 年 实现情况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总体发展水平 >79 — 72.45 — 32/28 — 28 — 16 10 17.1 13 4.网民数量(亿) 8.5 13.2 6.88 8.5 5.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亿户) >2.7 >15.7 2.1 10.1 6.光纤入户用户数(亿户) >0.77 >103.6 1.2 126.8 20 4 38.0 38.0 14.9 20 4 80 〔55〕 53 〔28〕 6.5 42.7 3.8 37.5 >70 >6.08 70 6.08 >18 >31.7 21.79 35.5 >85 〔>15〕 90.8 〔20.8〕 1.信息化发展指数 信息技术与产业 2.集成电路芯片规模生产工艺(纳米) 3.信息产业收入规模(万亿元) 信息基础设施 7.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8.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 9.县级以上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实现 双向化率(%) 10.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Tbps) 14.9 信息经济 11.制造业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 数(自)控化率(%) 12.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万亿元) 信息服务 13.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 息化覆盖率(%) 14.地市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 率(%) 15.县级政务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 16.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覆盖率(%) 17.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亿) 70 〔30〕 76.8 〔36.8〕 50 〔25〕 52.5 〔27.5〕 >70 8 〔>30〕 75 〔35〕 50.7 8.84 53.7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单位为百分点。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球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发生深刻变 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 迷,劳动人口数量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 烈,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增加,人类社会对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达到前所 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 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创新活力、集聚效应和应用潜能裂 变式释放,更快速度、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 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全球经济体普遍把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后金 融危机”时代增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化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引擎。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 换的关键节点,面临传统要素优势减弱和国际竞争加剧双重压力,面临稳增长、 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挑战,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 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交汇,亟需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 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国际竞争新 优势。从供给侧看,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 需求;从需求侧看,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数据驱动型的生产和 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消费者深度参与,不断激发新的需求。 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主要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不 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最大软肋和隐患;互联网普及 速度放缓,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针对留守儿童、残障人 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供给薄弱,数字鸿沟有扩大风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政务服务创新不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需求;制约数字红利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与先进信息生 产力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网 络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网络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网络空 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 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 逐期,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 认清形势,树立全球视野,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忧患意识,加强统筹谋划,着力 补齐短板,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务求在未来五到十年取得重 大突破、重大进展和重大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补齐核心技术短板,全面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发挥 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壮
2016-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侯茹 于 2022-05-18 14:25: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