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全文) 文章来源:国土资源局 录入日期: 2015-1125 文章摘要:在京津冀协同规划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未来京津 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 心”。 在京津冀协同规划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未来京津冀三省 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 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 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1、功能定位 以首都为核心世界级城市群 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 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功能定位各 4 句话,体现了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特色,符合协 同发展、促进融合、增强合力的要求。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 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 范区”。 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 战略需要。 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 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 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2、发展目标 北京 5 年后人口在 2300 万以内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 2017 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 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 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 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 2020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 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 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 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 2030 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 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空间布局 首要任务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经反复研究论证,京津冀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 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 北京非首都功能,构建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平台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 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 “一核”即指北京。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 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 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 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 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 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 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 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4、功能疏解 四类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 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按照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 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 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疏解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 的引导作用,又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坚持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考虑疏解功能的 不同性质和特点,灵活采取集中疏解或分散疏解方式;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相结合, 既把住增量关,明确总量控制目标,也积极推进存量调整,引导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功 能向周边地区疏解;坚持统筹谋划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结合北京城六区不同发展重点要求 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谋划,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序推出改革举措和配套 政策,因企施策、因单位施策。 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相关政策和配套 措施。 5、重点领域 交通、环保产业升级先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 网络。重点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通国家高速公路 “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加快构建现代化的津冀港口群,打 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 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发展安全绿色可持续交通。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绿 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扩大区域生态空间。重点是联防联控环境污 染,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清洁水行动,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谋划建设一批环首都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积极应对气 候变化。 在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 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重点是明确产业定位和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转 移对接,加强三省市产业发展规划衔接,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津冀承接平台建 设,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等。 官方定调京津冀协同发展:先破要素壁垒 京津冀零敲碎打的改革,未来将会更加系统化。 昨日(8 月 23 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 问,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省市持续加 大改革力度,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抓紧出台重大改革措施实施方案,形 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改革措施。记者了解到,包括税收分享制度以及通关 一体化等改革举措已经落地,但从有意于在京津冀战略中大施拳脚的部分企业反馈中,诸 多要素市场的阻隔和壁垒仍然在掣肘三地协同发展。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推动京津冀 协同发展,三方面改革重点已经明确,第一个就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 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等。 三地市场壁垒仍然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14 年京津冀三地 GDP 总量达到 66474.5 亿元,占全国的 10.4%。但报告指出,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北京、天津人口高度聚集,人口密度分别为 1311.1 人/平 方公里和 1289.8 人/平方公里,均为河北省 393.4 人/平方公里的 3 倍以上,是全国平均水 平 142.1 人/平方公里的 9 倍以上。 而三地协同发展表面上是资本、产业和人口的方向流动,但前述负责人也直 言,体制机制改革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 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 碍。他说,必须消除隐形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国家层面的重 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就曾说道,京津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仅在于硬件, 更在于软件。 三方面改革重点已明确 这在重要经济要素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 告诉记者,京津冀地区是行政割裂最为明显的地区,行政管辖区之间资源交换的共享性和 互补性非常低。“目前由于行政界线的割裂,很多企业宁愿挤在地价高昂的北京,也不愿 意去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河北。如果一体化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现象就不会存在。” 有专家也曾公开表示,区域的协调发展需要一个高效、顺畅的土地要素市场, 一方面应立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另一方面,应加快 构建能够体现土地资源稀缺程度、各行政单元间相互衔接的城乡基准地价体系。 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表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方面改革重点已经明确。一是 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包括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 市场一体化等;二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等;三是加快 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将选一些地区率先试点 目前,重点领域改革已经有所推进。前述负责人列举的一些包括,北京海关、 天津海关率先启动京津冀海关通关一体化,并扩大至石家庄海关,新的流程启动以来,通 关时间平均缩短 41 天。 “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已实施一年多。北京海关副关长冉辉介绍,抽 样调查显示,企业选择一体化通关后,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 物通关时间和运输成本均节省近三成。 天津一家外贸企业经理张琪告诉记者,通关一体化系统升级后,流程大大简 化,货物最快可当日报关当日放行,加速了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回笼。 前述负责人称,下一步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加大创新驱动、公共服务、体制机 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力度,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选择有条 件的地区和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研究制定每项 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务求每项举措都能落到实处。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 到 2017 年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 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 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 2020 年 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 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 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

pdf文档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行业政策库 > 国家部委机构 > 国务院政策文件 > 文档预览
8 页 0 下载 1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第 1 页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第 2 页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第 3 页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第 4 页 2016-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2022-05-18 14:26:0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