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 命性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 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 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 制造业”,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形势 当前,互联网创新发展与新工业革命正处于历史交汇期。发达国家抢抓新一 轮工业革命机遇,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驱 动的工业新生态,各国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互联 网与发达国家基本同步启动,在框架、标准、测试、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 了初步进展,成立了汇聚政产学研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了《工业互联网 体系架构(版本 1.0)》、《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版本 1.0)》等,涌现 出一批典型平台和企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发展水平及现实基础仍然不高, 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平台综合能力不 强,标准体系不完善,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有待提升,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人 才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与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工 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 加快其发展有利于加速智能制造发展,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 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 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工业互联网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从制造业扩展成 为各产业领域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实现产业上下游、跨领 域的广泛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集成共享,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 供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利于促进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 推动网络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跨越,极大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为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新机遇。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产业格局未定的关 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亟需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部署,扬长避短、分步实施,努力开创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 强统筹引导,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促 进行业应用,强化安全保障,完善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人才培养,持 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促进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 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创新驱动。遵循工业演进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要求,发挥我国工业体系完备、网络基础坚实、互联网创新活跃的优势, 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进培养高端人才,加强科研攻关,实现创新 驱动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 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突破、 平台构建、生态打造。发挥政府在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法规标准、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开放发展,安全可靠。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发挥工业互联网开放 性、交互性优势,促进工业体系开放式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各产业领域广泛 应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手段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同步运行,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能力。 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科学制定、合理规划工业 互联网技术路线和发展路径,统筹实现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部署良性互动, 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协同发展,区域布局协调有序。 (三)发展目标。 立足国情,面向未来,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覆盖各地区、 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 并规模化推广。形成 3-5 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较为健全,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可靠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大规模推广应用,推动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 其中,在 2018-2020 年三年起步阶段,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 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初步形成各有侧 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到 2035 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形成国际先 进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并在优势行业形成创新引领能力, 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 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工业互联 网创新发展能力、技术产业体系以及融合应用等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综合实 力进入世界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 推动网络改造升级提速降费。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需求, 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内外网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扩大网 络覆盖范围,优化升级国家骨干网络。推进工业企业内网的 IP(互联网协议) 化、扁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推动新型智能网关应用,全面部署 IPv6 (互联网协议第 6 版)。继续推进连接中小企业的专线建设。在完成 2017 年政 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网络提速降费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网络速率、降低资费水 平,特别是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加强资源开放,支持大 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大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力度。 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顶层设计,制定整体 架构,明确发展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设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管理机构, 构建标识解析服务体系,支持各级标识解析节点和公共递归解析节点建设,利用 标识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企业、跨地区、跨 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专栏 1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 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工业企业内网、工业企业外网和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升级。支持工业企 业以 IPv6、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无线等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内网,以 IPv6、软件定义网 络(SDN)以及新型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对工业企业外网进行升级改造。在 5G 研究中开展面向工 业互联网应用的网络技术试验,协同推进 5G 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部署。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各级标识解析节点。 到 2020 年,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在重 点地区和行业实现窄带物联网(NB—IoT)、工业过程/工业自动化无线网络(WIA—PA/FA)等无 线网络技术应用;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注册、备案等配套系统,形成 10 个以上公共标 识解析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 20 亿。 到 2025 年,工业无线、时间敏感网络(TSN)、IPv6 等工业互联网网络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中广泛部署;面向工业互联网接入的 5G 网络、低功耗广域网等基本实现普遍覆盖;建立功 能完善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形成 20 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 30 亿。 (二)打造平台体系。 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 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瓶颈,形成有效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技术体系和 产业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适配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试验验证,推动 平台功能不断完善。通过分类施策、同步推进、动态调整,形成多层次、系统化 的平台发展体系。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层次公 共平台。 提升平台运营能力。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产品设 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 软件资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创新,为用户 提供包括设备健康维护、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制造资源租用等各类应 用,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源出租、服务提供、产融合 作等手段,不断拓展平台盈利空间,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 专栏 2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工程 从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开展四个方面建设和推广:一是工业互联网平 台培育。通过企业主导、市场选择、动态调整的方式,形成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实现多平台互 联互通,承担资源汇聚共享、技术标准测试验证等功能,开展工业数据流转、业务资源管理、产 业运行监测等服务。推动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企业级平台,开发满足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发展需求的多种解决方案。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体系。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验证。 支持产业联盟、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测试验证平台,开展技术验证与测试评估。三是百万家 企业上云。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落地,推动地方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 式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四是百万工业 APP 培育。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 院所等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 APP。 到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支持建设 10 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 一批支撑企业数字化、网络化、

pdf文档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行业政策库 > 国家部委机构 > 国务院政策文件 > 文档预览
14 页 0 下载 3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第 1 页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第 2 页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第 3 页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第 4 页 2017-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9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2022-05-18 14:28:1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