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2020 年) 为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国 发﹝2017﹞50 号)精神,推动我省工业互联网建设,促进湖北工业经济稳增长、 快转型、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底,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 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培育工业 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覆盖所有千亿级行业,建设 20 个在全国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2-3 个全国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 台,形成湖北省工业云(平台)体系;带动 3 万家以上企业接入湖北工业云(平 台),促进我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 1-2 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 地;建立与工业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 1.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产业生态培育。规模开展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 用,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化应用模式。(省通信管理局、省经信委、省 发改委,武汉市人民政府) 2.推动企业外网升级改造和提速降费。加快推进 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 5G、窄带物联网的部署应用;提升宽带接入速率,降低资费水平,特别是降低 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省通信管理局、省经信委,各市(州)、 县(市、区)人民政府) 3.加快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推进企业内部网络的 IP(互联网协议)化、扁 平化、柔性化技术改造和建设部署,推动 IT 网络与 OT(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发 展。应用新型智能网关、IPv6 等新一代网络产品和技术,实现企业各类生产设备、 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等广泛互联,初步形成工业数据集成互通。加快推 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实现工厂内部灵活组网、生产过程灵活重构、生产要素灵活 调用的智能化生产模式。加强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省经信委、省通信 管理局、省无委办,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专栏 1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 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产业生态培育。与区域内不同行业的节点实现互联 互通,实现跨地区、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组织相关 企业和研究机构,重点围绕标识数据采集、传输、解析、共享所涉及的芯片、设 备、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研发、验证、转化与推广应用,吸引国内外具有 影响力的芯片、设备、软件等生产和研发企业聚集湖北。 推动工厂外网升级改造和提速降费。加快建设全省互联网骨干网和城域网, 打造高水平全光网络,大幅提升工业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大型工业企业的光 纤宽带接入能力;鼓励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的 5G 网络技术试验,协同推进 5G 在工业企业的应用部署;支持工业企业以 IPv6、软件定义网络以及新型蜂窝 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改造企业外网。到 2020 年,企业互联网专线和数据流量资费 水平总体降低 30%以上。 加快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打破工厂 OT 网络车间级、现场级的分层次组 网模式,用工业以太网逐步替代现场总线,实现智能机器之间横向互联,实现智 能机器、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等互联互通。推动 5G 网络、IPv6 协议向工业实 时控制领域渗透。运用工业无源光网络、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 实现工厂内网络灵活组网、控制系统相互协同、网络资源灵活调度,为工厂实现 柔性制造和生产自组织等智能化生产模式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撑。 (二)打造平台体系。 1.分层次建设各级平台。分类施策、同步推进,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平 台发展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原则,从 20 个千亿级以上行业中遴 选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让工业互联网平台植根于大型企业,分 布于垂直行业。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发挥在工业技术软件化、云 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为企业级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 撑。推动企业级平台在满足自身应用需求的同时向本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开放、 实用的基础性应用服务,聚集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共同参与、上下互联的 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公有云协同,各行业平台逐步实现左右互通,融合形 成跨行业、跨领域的湖北省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产品设计、工艺、生产、 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驱动。(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各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2.提升平台运营能力。增强平台资源集聚能力,有效整合产品设计、生产 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设计能力、生产能力、软件资 源、知识模型等制造资源,开展面向不同场景的应用创新。通过按需计费模式, 为不同需求用户定制开发模块化、软件化、再封装、快部署的工业 APP,不断提 升平台盈利空间,实现长期可持续运营。(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专栏 2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 按照“私有云汇聚、企业云开放、行业云互通、公有云协同”的步骤,融合形 成湖北省工业(云)平台体系,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企业级平台培育。以我省 20 个千亿级行业(其中含 3 个万亿级培育行业) 为重点,培育 20 个大型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龙头企业汇聚内部生产和管理 系统构造企业级平台,企业级平台按照边缘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部分建设。边 缘层通过向智能机器、控制系统进行深层次的数据采集,构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 数据基础。平台层实现大数据处理、工业数据分析、工业微服务等创新功能。应 用层形成满足不同场景的工业软件和工业 APP。 行业级平台培育。在企业级平台基础上向行业内开放,产业链上下游贯通, 开展工业数据流转、业务资源管理、产业运行监测等服务。承担资源汇聚共享, 为用户提供设备维护、生产管理优化、协同设计制造、制造资源租用等各类应用。 推动各行业级平台开放共享、左右互通,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源出租、服务提供、产融合作等手段,不断拓展平台 盈利空间,实现长期市场化运营。 工业 APP 培育。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全面推动软件技术向工业互联 网领域“赋能”、“赋值”、“赋智”,支持软件企业、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 APP。 到 2020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建设 20 个行业的企业级平台,培 育 2 到 3 个全国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 1 万个面向特定行业、 特定场景的工业 APP,推动 1 万家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 造、运营管理等业务,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初步 显现。 (三)加强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 1.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 5G、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 的应用研究。加快 IPv6 等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 (省科技厅、省经信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2.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信息通信、数据集成分析等领域技 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高性能网络、智能模块、智能网联装备、工业软件等 关键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省经信委、省科技厅,各市(州)、县(市、区) 人民政府) 专栏 3 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 关键技术产业化工程。围绕超大容量光通信设备、存储芯片、高端数控机床、 智能网联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关键领域,实现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 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形成一系列具备联网、计算、优化功能的新型智能 装备,加速光电子信息、芯片制造、智能制造、区块链等领域产业化发展。 工业大数据推进工程。按照湖北省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和大数据发展行动 计划,针对工业大数据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聚焦生产流程优化、质量分析、 设备预测维护、智能排产等应用场景,开展工业大数据建模、清洗、挖掘、分析 研究,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大数据决策支撑。 到 2020 年,在存储芯片、数控机床、智能网络设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 进展,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在重点企业、 重点行业领域广泛应用。培育 100 家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提供商,实现工业大数 据清洗、管理、分析等功能快捷调用。 (四)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 1.加快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引领。以 20 个行业龙头企业为示 范引导,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示范,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新型制 造体系中的神经中枢作用,不断催生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 务化延伸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省经信委、省科技厅,各市(州)、县(市、 区)人民政府) 2.推动“万企上云”工程。鼓励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免费使用平台通用信 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开展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产品设计规模化定制服务。(省经信委、省通信管理局,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 专栏 4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工程 以省内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通过示范引领,探索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应用模式。 行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示范工程。以东风集团、中国信息通信科 技集团等 20 个行业创新应用为重点。通过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广泛互联, 有效采集和汇聚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质量检测数据、物料配送数据和进度 管理数据等生产现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反馈到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 理、设备维护和能耗管理等具体场景中,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有效集成不同设 计企业、生产企业及供应链企业的业务系统,实现设计、制造网络化协同。通过 企业与用户的无缝对接,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方案,提升产品价值, 增强用户粘连度,实现个性化定制。通过借助标识技术记录产品生产、物流、服 务等各类信息,综合形成产品档案,实现产品溯源跟踪,将产品、装备的实时运 行数据与其设计数据、制造数据、历史维护数据进行融合,提供运行决策和维护 建议,实现设备故障的提前预警、远程维护等服务化延伸。在此基础上总结具有 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通用解决方案。 “万企上云”工程。鼓励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特别是具有行业特 色的“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两化融合”省级以上试点示范企业先行先试, 通过业务系统上平台或者实现自有平台与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平 台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运营优化等软件和服务,降低企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改造成本。引导中小企业依托平台开展供需对接、产业电商、众包众筹等 创新型应用,提升社
2018-湖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计划(2018-2020年)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侯茹 于 2022-05-18 15:47:2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