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首页
频道
法律法规库
安全标准库
行业政策库
安全研究库
项目案例库
会员中心
首页
法律法规库
安全标准库
行业政策库
安全研究库
项目案例库
上传文档
会员中心
京政发[2015]60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中国制造 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中国制造 2025〉北京行动纲要》印发给你们,请 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5 年 12 月 5 日 - 1 - 《中国制造 2025》北京行动纲要 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 2025》,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 展规划纲要》,持续推动本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高精尖 经济结构,努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 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 紧抓住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高端化、服务化、 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的发展方向,瞄准全球制造业创新制高 点,以构建产业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 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型为主线,全面实施 “三四五八”行动计划,努力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使本市真正 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增长引擎、引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先行 区域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 专栏 1:“三四五八”行动计划 推动“三转”调整,强化“四维”创新,聚焦发展五类高精 尖产品,组织实施八个新产业生态建设专项。 “三转”调整,是指有序推动传统制造业关停淘汰、疏解转 - 2 - 移和改造升级,实现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的转型发展。 “四维”创新,是指全面强化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 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创新,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 五类产品,是指聚焦发展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 设计创意和名优民生等五类高精尖产品,打造“北京创造”品 牌。 八个专项,是指组织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 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 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等八 个新产业生态建设专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二)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大幅提 升,高端发展态势逐步显现,集约发展程度持续增强,绿色发展 水平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持制 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双稳定”,实现创 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双提升”,带动京津冀地区数字化、网络化 和智能化制造取得明显进展。 到 2025 年,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 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部分制造 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资源消耗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真正成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优势产业集聚区。 二、持续推动“三转”调整,着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一)就地淘汰落后产能,转换产业发展领域。系统梳理制造 - 3 - 业发展现状,定期修订完善《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 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尽快淘汰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生产 企业和制造环节。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利用腾退的空间集聚 高端创新要素和资源,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吸引和配置高精 尖产业项目。着力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二)有序转移存量企业,转换产业发展空间。在严格落实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的基础上,加快推动城六 区现有工业企业转移升级,逐步将高端制造企业转移到产业园 区。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和国家级、市 级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低效工业用地,形成产业集聚和创新发 展新格局。加强产业合作,搭建对接平台,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引导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制造企业转移到津冀地区,并与津冀两地 政府合作共建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特别是加快北京(曹妃甸) 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改造升级优势企业,转换产业发展动力。积极对接国家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绿色制造技术改造行动,制定重点产业 技术改造投资指南,组织一批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 用等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 展。按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要求,改造提升现有产业 集聚区,改变以生产为中心、以产能扩张为导向的产业集聚方 式,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一批微制造基地。 - 4 - 专栏 3:绿色制造技术改造行动 着眼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和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对接国 家“绿色制造工程”,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食品饮 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为重点,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 术、工艺和装备的应用,推行清洁生产。 2015-2017 年间,围绕绿色制造实施 200 项重点技术改造项 目,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率先达到国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 园区建设标准。 三、大力推进“四维”创新,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一)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 料、生命科学等领域为重点,支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以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以企业 为主体,统筹布局一批新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增强企业知识产权 创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实施新一代创新载体建设行动,支 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完善企业技 术中心功能,将面向生产的技术开发中心升级为新产品创造中 心,建设一批“北京创造”标杆企业。针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 求,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改造提升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等创新平台,在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 心;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新技术开 发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 - 5 - 专栏 4:新一代创新载体建设行动 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 作、产学研用互动、企业协同创新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 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 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依托现有技术中心、工 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对接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教资源,建设跨学 科、集成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围绕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 化应用示范,组建一批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到 2020 年,建成 10 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建成 1 至 2 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到 2025 年,建成 20 个左右市级制 造业创新中心,争取建成 5 个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加大新工艺开发和推广。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增材 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基础工艺创新体系。支持电子信息、航空 航天、汽车、机械、钢铁、冶金、石化、食品等领域的科研机构 和领军企业优化资源布局,联合建设一批关键共性基础工艺研究 机构,加强关键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展工艺创新,全 面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和新工艺。面向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智 能化升级改造需求,开展工艺技术转移和对外辐射服务。强化设 计对创新的支撑作用,整合工业、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优势设计 资源,打造“北京设计”品牌。 (三)采用新模式配置资源。优化整合概念创意、产品设计、 - 6 - 研发测试、关键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供应链管理、系统集 成、品牌经营、互联网营销等业务环节,重构企业之间、企业与 用户之间的关系,创新价值创造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实施 组织变革。对接国家“智能制造工程”,实施京津冀联网智能制 造示范行动,建设一批智能化、生态化的示范工艺线和示范工 厂。大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技术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 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企业向 云制造、分布式制造、生产外包等方向转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 建设众创、众包设计平台,推行模块化设计,开发一批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支持企 业融入全球制造网络,开展海外投资并购,建立研发中心、实验 基地和营销渠道,利用代工(OEM)模式与代工企业加强合作,在 全球配置制造资源。 专栏 5:京津冀联网智能制造示范行动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部署,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 程”,围绕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 的离散制造以及智能产品、智能服务、供应链管理、工业电子商 务等开展试点示范。选择京津冀产业链衔接较好的重点领域,以 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与产业链上的津冀企业合作,推进企业生 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构建跨区域联网智能制造系统;推广基于 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制造、协同制造、服务制造模式,建设一批 - 7 - 智能化车间和智能化企业。积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京 津冀统一标准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 到 2020 年,在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京 津冀联网智能制造重大示范项目 10 个;到 2025 年,实施京津冀 联网智能制造重大示范项目 20 个。 (四)利用新业态优化企业组织形式。鼓励制造业企业“裂 变”专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开展跨界合作,加快向服务化制 造、平台化经营和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型,建立服务型制造体系。 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开展跨界合作,推动制造企业发 展在线定制、创意设计、远程技术支持、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服 务。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行动,积极培育面向制造业 的信息技术服务,大力发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 术交易、质量认证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在相关产业园区引进 新业态,使之由产品生产、对外销售的制造重地转型升级为高精 尖产品研发、创新设计、对外授权的“北京创造”高地。 专栏 6: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行动 围绕《中国制造 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生产性 服务业,以工业设计、产品检测认证、标准创制和垂直领域电子 商务为重点,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利用腾退出的工 业厂房,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功能区,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发展态势。 - 8 - 到 2020 年,形成服务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 50 个左 右,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占比大幅提高;到 2025 年,力争形成服 务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 100 个左右。 四、聚焦发展五类产品,全力打造“北京创造”品牌 (一)创新前沿产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智 能制造、生命科学等创新前沿领域,率先布局,加快突破,取得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重点布局领域包括:超 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新材料产品;高端软 件、智能硬件、高性能集成电路等信息技术产品;干细胞、靶向 药物、医学影像精密仪器等生物医药产品;北斗导航、无人智能 航空器等尖端航空航天产品。 (二)关键核心产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一批 制约
201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
行业政策库
>
地方政府机构
>
北京市政策文件-市政府
>
文档预览
33 页
0 下载
5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下载文档
还有
28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
于
2022-05-18 15:57:1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20.98 KB)
收藏
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
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最新文档
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2019-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组织实施东城区大数据建设的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2018-《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2017-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2017-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7-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2017-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的意见》的通知
2016-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2016-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的通知
2016-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
1
/
33
评价文档
0 个金币
下载文档(320.98 KB)
回到顶部
×
下载提示
文档下载,需要消耗您
0
个金币。
您确定要下载
2015-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
文档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文档举报
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
淫秽色情
虚假中奖
敏感信息
人身攻击
骚扰他人
×
收藏文档
收藏文档
请选择收藏夹
请选择收藏夹
没有合适的收藏夹?去
创建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