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 2030”规划纲 要》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健康北京 2030” 规划纲要》,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健康北京建设, 依据《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 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 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 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 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遵循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 作方针,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 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 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 点,全面推进《“健康北京 2030”规划纲要》、《中共北京 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 意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 和《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任务 落实,确保 2020 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夯实健康北京建设长 远发展的工作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健康北京建设,到 2020 年,全市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健康环境条件持续改善,影响 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积极治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广泛普及, 人均期望寿命稳步增长,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健康城市 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主要指标如下: 编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属性 1 人均期望寿命 岁 82.4 预期性 2 婴儿死亡率 ‰ ≤4 预期性 3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5 预期性 4 孕产妇死亡率 1/10 万 <11 预期性 5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40 预期性 6 成人吸烟率 % ≤20 预期性 7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0.5 预期性 % >60 约束性 人 4.7 约束性 % <20 约束性 号 8 9 10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 社区康复服务率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 (助理)医师数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 总费用的比例 11 中医药健康服务覆盖人群 % >40 约束性 12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 % >93 预期性 测定标准》合格 以上的人数比例 1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万人 14 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 m 15 森林覆盖率 % 16 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m 1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8 19 空气中 PM2.5 年均浓度 重要江河胡泊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 1000 预期性 0.65 约束性 44 约束性 2 16.5 约束性 % ≥56 约束性 微克/立 56 左 方米 右 % 77 约束性 2 约束性 20 城市市政供水合格率 % 100 约束性 21 城乡污水处理率 % 95 约束性 22 全市公厕达标率 % ≥95 约束性 2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9.8 约束性 24 绿色出行比例 % >75 约束性 % 98.5 约束性 % ≥99.5 约束性 张 40 预期性 万亿元 0.8 预期性 25 26 27 28 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检 合格率 药品抽验合格率 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 床位数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 三、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 (一)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1.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 年)》,在全市倡导树立“人人是自己健康第 一责任人”的理念,强化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每年开展“健 康北京周”系列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健康北京的认知 度和主动参与意识,形成健康北京、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区政府 2.每年开展有主题的健康中国行活动,围绕《“健康北 京 2030”规划纲要》、公民健康素养 66 条等内容,发挥传 统媒体与新媒体作用,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提 高市民健康素养。发挥各级健康科普专家示范引领作用,组 织科普专家深入社区、学校、机关等单位开展健康巡讲,每 年举办各级各类健康大课堂活动 1.6 万场次以上。 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区政府 3.开展第三次全市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坚持每年以市政 府名义发布上年度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做好解 读和引导。 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政府各部门、各区政府 4.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以健 康生活方式和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年龄 阶段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健康教育读本。 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各区政府 5.继续在幼儿园、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 健康促进场所建设,试点开展健康幼儿园创建。在高校开展 性健康教育和防控艾滋病活动。推广健康主题公园。 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市园林绿化局、各 区政府 6.规范健康促进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加大对北京市 大中小学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支持学校组织和红十字主题相 关的志愿服务和实践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 责任单位:市红十字会、市教委、各区政府 7.依托人道应急指挥平台、危机应对演练中心,完善掌 上学堂 APP 和干部教育网络课程,开发远程网络教学平台, 开展具有首都区域特点的社会公众应急救护、安全防范、健 康医疗等科普知识宣传。 责任单位:市红十字会、各区政府 (二)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8.加强科学健身宣传引导,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将体育 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为抓手,挖掘传承体育文化,使体育锻炼成为市民普遍生活 方式。持续扩大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市体育 大会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大力支持发展健身 跑、健步走、游泳、自行车骑行、球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 动项目;积极培育击剑、赛车、航空等具有休闲消费引领特 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围棋、象棋、龙舟、风筝等 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市民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 群众性赛事。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 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 业余体育竞赛体系。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区政府 9.以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为龙头,大力开展各级各 类冰雪活动,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北京 2022 年冬奥 会和冬残奥会的浓厚氛围。加大对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 冰、高山滑雪等运动项目的扶持推广力度,开展青少年花样 滑冰比赛等赛事活动。积极培育“一区一品”冰雪活动,开 展丰富多彩的冰雪嘉年华和群众冰雪健身活动,在全市中小 学培育一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和校外冰雪活动中心。建立健 全市、区两级冰雪运动协会等体育社团,引导冰雪体育组织 品牌化建设。优化完善群众冰雪健身设施,推动冰雪运动进 校园、进公园、进商业场所等,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组 织编写《北京市群众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丛书》,广泛开 展冰雪运动推广与科学健身指导宣讲活动,普及冬奥会及相 关观赛礼仪和冰雪运动知识。到 2020 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数 达到 500 万人。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各区政府 10.支持各级体育行业协会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 积极改革创新,实现品牌化发展,促进带动各行各业开展全 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 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 织,鼓励其依法依规进行登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服 务管理能力。发挥单项体育协会专业优势,推进体育项目普 及推广。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管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 员在推动基层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全民健 身指导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现 2020 年各级公益社会体育 指导员达到 5.8 万人、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 1.1 万人的 规模。发挥市体育志愿者联合会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优势, 发展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 体育教科研人员、专业社工等积极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团市委、 各区政府 11.加快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 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设施,形成满足群众日常健身需求、 以“一刻钟健身圈”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鼓励和支 持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以及非首 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改造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利 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户外广场、公共绿地等空间资源, 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开放,鼓励具备 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 补贴奖励机制,研究探索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体育产业发 展引导资金,对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体育场馆给予经 费补贴或奖励。到 2020 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完善,人 均体育场地面积保持在 2.25 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 市园林绿化局、市公园管理中心、市教委、市总工会、各区 政府 12.推进科学健身与健康生活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实施 《体医融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北京市运动促进 健康服务平台,将医学体检、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膳 食营养、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探索体育运动 促进健康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 的跨界联合、跨界整合、跨界融合。推动实施中医特色的体 医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研究设计中医体医融合实施方案、技 术标准和政策支持。优化体质促进项目,加强体育运动指导, 推广运动处方,倡导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发挥全民健身在 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贯彻实施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测验和体质测定工作,完 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推广“运动是良医”理念,实施“城 市减重计划”。到 2020 年,市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不 断增强,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1200 万 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1000 万人,市民体质达标 率超过 93%。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局、各区 政府 (三)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13.加强精神障碍发生状况、发展趋势监测,健全社会心 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明心工程,搭建心理 健康促进服务平台,制作并推广居民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开 展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测评服务。实施心理健康知心工程, 建立精神卫生专家讲师团和心理志愿者队伍,深入推进心理 健康促进行动

pdf文档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行业政策库 > 地方政府机构 > 北京市政策文件-市卫健委 > 文档预览
43 页 0 下载 3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第 1 页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第 2 页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第 3 页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第 4 页 2018-北京市实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38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侯茹2022-05-18 16:07:03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