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发文字号】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公告 2019 年第 11 号 【发布日期】2019.03.13 【实施日期】2019.03.13 为规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称 App)收集、使用用户信息特别是个人信息的行为, 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 例》,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App 安全认证活动依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见附件)开展。 二、从事 App 安全认证的认证机构为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检测机构由认 证机构根据认证业务需要和技术能力确定。 三、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地开展认证和检测活动,并对认证 和检测结果负责。 四、国家鼓励 App 运营者自愿通过 App 安全认证,鼓励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等明确标识 并优先推荐通过认证的 App。 附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 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 2019 年 3 月 13 日 附件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 1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称“App”)的数据安全认证。 2 认证依据 App 安全认证的认证依据为 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及相关标准、规范。 上述标准原则上应执行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版本。 3 认证模式 App 安全认证的认证模式为:技术验证+现场核查+获证后监督。 4 认证程序 4.1 认证申请 4.1.1 申请方 认证申请主体为通过 App 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运营者(以下简称“App 运营者”), 且取得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 App 运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认证: (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在 12 个月内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3)所持同类证书在撤销认证影响期内; (4)认证机构规定的其他情况。 4.1.2 申请单元的确定 原则上按 App 版本申请认证。同一名称的 App,版本号、操作系统平台等不同时,一般 应分为不同申请单元,具体由认证机构依据本规则制定的认证实施细则予以规定。 4.1.3 申请方应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认证申请方在申请认证时,提交的文档资料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认证申请书; (2)法人资格证明材料; (3)App 版本控制说明; (4)对认证要求符合性的自评价结果及相关证明文档; (5)对 App 符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证明文件; (6)不同发布渠道的版本差异性声明; (7)其他需要的文件。 4.2 认证受理 认证机构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后做出受理决定,并向认证申请方反馈受理决定。 4.3 技术验证 4.3.1 样品获取 认证申请方按照申请书填写的送样方式提交样本。 送样副本应反映所有发布渠道 App 副本与认证相关的技术特性;不能反映时,还应选送 申请单元内其他 App 副本。 4.3.2 技术验证依据的标准 技术验证的依据为 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认证机构应根据 GB/T 35273 制定技术验证规范,确定针对标准要求的技术验证内容、 方法和评价准则。 4.3.3 技术验证方式 技术验证采用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 4.3.4 技术验证实施 检测机构按照技术验证规范实施技术验证,并按照认证机构有关规定出具技术验证报告。 发现不符合时,检测机构向认证申请方出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 整改的,中止认证过程。 4.4 现场审核 技术验证通过后,认证机构对 App 运营者进行现场审核。 4.4.1 现场审核依据的标准 现场审核的依据为 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认证机构应根据 GB/T 35273 制定现场审核规范,确定针对标准要求的现场审核内容、 方法和评价准则。 4.4.2 现场审核实施 认证机构按照现场审核规范实施现场审核,并按认证机构有关规定出具现场审核报告。 发现不符合时,认证机构向认证申请方出具不符合报告,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 整改的,中止认证过程。 4.5 认证决定 认证机构根据申请资料、技术验证结论和现场审核结论等进行综合评价,做出认证决定。 认证决定通过后,由认证机构向认证申请方颁发认证证书,并授权获证 App 运营者使用规定 的认证标志。认证决定不通过的,终止认证。 4.6 对认证决定的申诉 认证申请方如对认证决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认证结果通知后 10 个工作日内通过认 证机构指定的申诉渠道进行申诉。认证机构自收到申诉之日起,应在 5 个工作日决定是否予 以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诉,一般应在 30 个工作日给出处理结果,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认 证申请方。 4.7 获证后监督 获证 App 运营者应持续进行获证后自评价,并配合认证机构的监督活动。 认证机构应对获证 App 和 App 运营者实施持续监督,监督方式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4.7.1 获证后自评价 获证 App 运营者应对获证 App 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进行自评价。当出现如下情形时, 获证 App 运营者应向认证机构提交自评价报告: (1)获证 App 的分发渠道发生变化; (2)认证标志使用情况发生变化; (3)获证 App 发生变更,以及所引起的收集、处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类型、方 式发生变化; (4)获证 App 运营者对所收集个人信息的共享、转让、公开披露的对象、方式和目的 发生变化; (5)获证 App 运营者收到获证 App 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投诉举报。 4.7.2 日常监督 认证机构应对获证 App 和 App 运营者持续实施日常监督,日常监督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 方面: (1)获证 App 一致性检查; (2)获证 App 的更新情况; (3)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情况; (4)企业开展自评价的情况; (5)获证 App 被网民举报投诉和社会媒体曝光情况; (6)其他影响获证 App 在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和使用方面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情况。 认证机构应定期对日常监督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日常监督报告。 4.7.3 专项监督 当出现如下情形,认证机构应启动专项监督: (1)网民举报投诉、媒体曝光、行业通报等涉及获证 App 存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问 题,并经查实获证 App 运营者负有责任时; (2)获证 App 运营者因组织架构、服务模式等发生重大变更,或发生破产并购等可能 影响 App 认证特性符合性时; (3)认证机构根据日常监督结果,对获证 App 与本规则中规定的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提 出具体质疑时。 专项监督应对上述情形进行深入调查,并对获证 App 持续符合性全面审核,必要时还可 进行技术验证。 认证机构可采取事先不通知的方式对获证 App 运营者实施专项监督。 4.7.4 监督结果的处理 获证后监督中发现不符合时,认证机构应要求获证 App 运营者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并对 整改结果进行验证。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未通过验证的,按照 6.3 规定处置。 5 认证时限 认证时限是指自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至作出认证决定所实际发生的工作日,一般为 90 个工作日(不包含整改时间)。 6 认证证书 6.1 证书的保持 认证机构应对认证证书的有效期做出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认证证书自行失效。当认证规 则要求(如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在认证机构确定的转换期限内完成换证。 6.2 证书的变更 6.2.1 变更申请与通知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获证 App 运营者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变更申请: (1)获证 App 名称、版本发生变更; (2)认证范围扩大或缩小; (3)获证 App 运营者名称、注册地址发生变更; (4)认证机构规定的其它事项发生变更时。 6.2.2 变更评价和批准 认证机构根据变更的内容,对提供的资料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可以批准变更。如需重新 技术验证和现场审核,应在技术验证和/或现场审核通过后方能批准变更。 6.3 认证的暂停、撤销和注销 6.3.1 暂停认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暂停认证,并予以公布: (1)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现获证 App 存在安全问题; (2)在监督中发现获证 App 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3)获证 App 运营者在 App 发生重大变更后,未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变更情况; (4)获证 App 运营者违规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5)认证标准或认证规则发生变化,获证 App 运营者未按认证机构规定完成过渡转换; (6)获证 App 运营者主动申请暂停认证; (7)其他依法应当暂停的情形。 暂停期限一般为 180 天。暂停期限内,获证 App 运营者可提出恢复认证的申请,认证机 构经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该证书。在暂停认证期间,获证 App 运营者不得继续使用证书 和认证标志。 6.3.2 撤销认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撤销认证,并予以公布: (1)获证 App 运营者存在个人信息安全有关的违规违法行为; (2)暂停认证期间,获证 App 运营者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3)发现获证 App 运营者在认证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违反承诺等不当行为,影响 认证有效性; (4)获证 App 运营者拒绝接受获证后监督; (5)超过暂停期限; (6)其他依法应当撤销的情形。 撤销认证后,获证 App 运营者应交回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6.3.3 注销认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证机构应注销认证,并予以公布: (1)获证 App 不再向用户提供服务; (2)获证 App 运营者申请注销; (3)其他依法应当注销的情形。 注销认证后,获证 App 运营者应交回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7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7.1 认证证书的使用和管理 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获证 App 运营者可将证书在网站、工作场所和宣传资料中展示, 但不应进行误导性宣传。 7.2 认证标志及其使用和管理 7.2.1 认证标志的式样 认证标志的式样由基本图案、认证机构识别信息组成。 A B C D “ABCD”代表认证机构识别信息。 7.2.2 认证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认证机构应规定认证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获证 App 运营者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规定使用和管理认证标志,不得进行误导性宣传。 8 认证责任 认证机构应对其做出的认证结论负责。 检测机构应对技术验证结果和技术验证报告负责。 认证机构及其所委派的审核员应对现场审核结论负责。 认证申请方(获证 App 运营者)应对其所提

pdf文档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行业政策库 > 网络安全主管 > 国家网信部门政策文件 > 文档预览
5 页 0 下载 4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第 1 页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第 2 页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第 3 页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第 4 页 关于开展 App 安全认证工作的公告 第 5 页
本文档由 侯茹2022-11-07 15:43:02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