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两周年 观察报告 2023 年 11 月 前 言 2021 年 8 月 2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 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并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正式施行,开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建设新 篇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八章 74 条,坚持发展与安全并 重,对内总结我国数十年治理经验,对外吸收借鉴国际立法, 以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与个人信息合理利用为内在平衡,明确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原则、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规则、个人信息 跨境提供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 障、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等重点内容,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 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遵循,回应广大人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推进依法治网和 依法用网,推动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护航数字经济健康繁荣 发展。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个人信息保 护法》的颁行意味着有法可依的问题总体上解决了,个人信 息保护相关立法工作告一段落,但仍然需要在实践中通过执 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法治的实施,维 护法律的权威。本报告围绕制度推进、行政执法、司法实践、 公众感知等方面,多维度观察《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两周 年以来的主要进展。 目录 一、 制度进展观察 ..................................................................................................................... 1 (一) 个人信息出境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 1 (二) 重点制度配套实施细则稳步推进 .................................................................. 6 (三) 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标准扎实推进 ................................................................10 二、 执法重点观察 ...................................................................................................................14 (一) 网信部门 .............................................................................................................. 14 (二) 电信行业主管部门 ............................................................................................17 (三) 公安部门 .............................................................................................................. 19 (四)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20 (五) 其他主管部门 .....................................................................................................22 三、 司法实践观察 ...................................................................................................................24 (一) 审判实践 .............................................................................................................. 24 (二) 检察实践 .............................................................................................................. 27 四、 公众感知观察 ...................................................................................................................31 (一)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感知度问卷调查 ........................................................... 31 (二) 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统计分析 ......................................................................... 42 一、制度进展观察 《个人信息保护法》十年磨一剑,从基本法层面奠定了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治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个人信息 保护法》也通过法律授权方式,授权国家网信部门等履行个 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制定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则、标准, 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的各项制度。《个人信息保护 法》实施两年来,国家网信部门等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 部门,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深 入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础上,基于法律授权,针对 各界关切、百姓关切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个人信息保护 法》相关配套制度的细化落实,保障《个人信息保护法》有 效实施。 (一)个人信息出境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章专章规定了个人信息跨境提 供的规则,并在第 38 条构建安全评估、认证、标准合同和 其他条件等多种个人信息出境路径,满足个人信息处理者多 样化的个人信息出境需求。《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以来, 为进一步规范数据出境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维护国家 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先后推动《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个 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两部部门规章,并联合国家市场 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公告》及《个 1 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规则》。 2023 年 9 月 28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规范 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对《数据出境 安全评估办法》、《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等数据出 境规定的施行作出细化调整,预示着国家网信部门将结合数 据出境监管实践,持续探索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与保护个人权 益的平衡范式、规范和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方面的中 国方案。 1.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机制 2022 年 5 月 19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过《数据 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自 2022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数据 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共 20 条,坚持事前评估与持续监督相 结合、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估相结合,明确了数据出境安全 评估的具体适用情形、数据安全评估的主要评估内容、数据 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流程等重点事项,防范数据出境安全风 险,保障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的具体适用情形,《数据出境 安全评估办法》凝聚各方共识,细化《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40 条规定数量门槛,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 100 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 自上年 1 月 1 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 10 万人个人信息或者 1 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需要 2 申报安全评估。 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的主要评估内容,《数据出境 安全评估办法》聚焦个人信息出境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 益、个人或者组织合法权益带来的风险,统筹考虑多重因素, 将评估重点落脚于六大评估因素,包括个人信息出境的合法 性、正当性、必要性,境外接收方的数据保护水平是否达到 我国同等水平,境外接收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法律和网络安全 环境对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影响,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权益 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境内处理者对境外接收方的约束能力, 境内处理者和境外接收方对我国法律遵守情况等,并规定国 家网信部门认为需要评估的其他事项作为兜底情形,以便适 应技术、商业、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就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程序,《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 法》坚持事前评估与持续监督相结合、风险自评估与安全评 估相结合,明确了“处理者自评估——申报安全评估——省 级网信部门接收申报——国家网信部门受理与组织评估”的 科学流程,同时规定了异议复评与重新评估程序。 2.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机制 2022 年 11 月 4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互联 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的公告》 及附件《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实施规则》,决定实施个人信息 保护认证,鼓励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认证提升个人信息保护 3 能力,细化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38 条个人信息保护 认证跨境路径和第 62 条个人信息保护认证服务内容。 与出境安全评估、标准合同侧重于具体出境需求的场景 化分析不同,跨境个人信息保护认证侧重于以个人信息处理 者、境外接收方双方主体为对象,对双方组织层面个人信息 保护能力、合规水平的认证,通常适用于合规建设较为完善、 境内外主体间长期稳定合作的情形。 对于开展跨境处理活动的个人信息处理者,认证依据包 括 GB/T 35273 《 信 息 安 全 技 术 个 人 信 息 安 全 规 范 》 和 TC260-PG-20222A《个人信息跨境处理活动安全认证规范》, 认证模式为“技术验证+现场审核+获证后监督”。认证实施 由个人信息处理者作为认证委托人发起认证委托,技术验证 机构按照认证方案实施技术验证并出具技术验证报告,然后 由认证机构进行现场审核并出具现场审核报告,最后经综合 评价后由认证机构作出认证决定。 对于符合认证要求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并在 认证 3 年有效期内通过认证机构的获证后监督,保持认证证 书的有效性,到期需延续使用的,认证委托人应当在有
8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两周年观察报告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周晴 于 2024-01-05 10:46: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