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6 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 白皮书。全文如下: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 (2023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二、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 (一)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二)健全数字经济法治规则 (三)划定网络安全法律红线 (四)完善网络生态治理规范 三、保障网络空间规范有序 (一)保障个人信息权益 (二)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三)规范网络市场秩序 (四)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五)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四、捍卫网络空间公平正义 (一)创新网络司法规则 (二)探索网络司法模式 (三)维护网络司法权益 五、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 (一)拓展“互联网+普法”新模式 (二)普及网络法律法规 (三)面向重点对象开展网络普法 (四)强化网络法治研究教育 六、加强网络法治国际交流合作 (一)积极参与规则建设 (二)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三)努力搭建对话平台 结束语 前言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互联网在促进经济 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监管和治理形成巨大挑战。发展好治 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 求。实践证明,法治是互联网治理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观 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互联网发展治理,已经成为全 球普遍共识。 自 1994 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坚持依法 治网,持续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 健康运行。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下,中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 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 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 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网络立法、 网络执法、网络司法、网络普法、网络法治教育一体推进, 国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多主体参与,走出了 一条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又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网之路。 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不仅有力提升了中国互联网治理能力, 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为全 面介绍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分享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的经 验做法,特发布此白皮书。 一、坚定不移走依法治网之路 中国顺应全球信息 化发展大势,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践,将网络法治建设融 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对依法治网的规律性认 识,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 网络法治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网络法 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 福祉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网络法治建设全过程 各方面。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依法加 强网络空间治理,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权利, 坚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构建网络空间良好秩序,营造 安全、公平、健康、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 ——坚持 促进互联网发展。依法治网的本质,是为互联网健康有序发 展提供保障,而不是束缚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将依法治网作 为基础性手段,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政府建设 法治化水平,依法推进数字社会建设,引领、规范、保障数 字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筑牢网 络安全防线,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互联网这 个最大变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立 足国情。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立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 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基本国情,针对中国网民规模巨大、 企业平台众多、产品业态丰富的实际情况,适应法律主体多 元、法律关系多样、法律适用场景多变的特点,坚持处理好 发展和安全、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深入研究网络法治前沿性、全局性重大问题,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解决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找出互联网健 康发展的中国答案。 ——坚持创新引领。互联网因创新 而生,因创新而兴,网络法治尤其需要创新。中国全面把握 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前瞻性应 对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风险挑战,推进 网络法治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全方位创新。完善和创 新算法、区块链等新技术新领域规则,努力填补重要领域制 度的时间差、空白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创新网络司 法模式,以创新引领网络法治实践,全面提升互联网治理效 能。 ——坚持开放合作。中国的网络法治建设既坚持网 络主权,同时广泛借鉴世界各国网络法治先进经验,吸收国 外成熟做法,把中国互联网发展置于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大背 景下谋划,形成了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 网治理模式。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开展网络法 治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多边、民 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 治建设,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勇于探索、 守正创新,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网治网之路,取得了 一系列显著成就,为网络强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党在信 息化条件下治国理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网络大国 向网络强国迈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向着网 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 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攻防实力均衡的方向不断 前进,取得重大成就。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移动物联网发展 实现“物超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宽带 和移动通信网络,5G 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数字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1 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 位居世界第二。互联网新技术在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 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等领域深度应用,“互联 网+”依法健康运行,形成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 社会。 ——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网络空间深入实施。中 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深入实施法治中国建 设规划,不断推进网络法治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在网络空 间的实践。网络立法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丰富和完善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网络执法不断加强,严厉打 击网络违法行为,网络生态和网络秩序持续向好,推动整个 社会秩序更加平安和谐。网络司法裁判规则逐步完善,网络 案件办理力度不断加大,公平正义在网络空间有力彰显。网 络普法深入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成为网络空间的共 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全 面提升。 ——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需要世界 各国共同建设、共同治理。中国不断探索依法治网的科学途 径和方案,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一体推进中形成了中 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 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推动发起《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 发展与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多个倡议、宣言, 创造性提出网络主权原则,倡导《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 平等原则适用于网络空间,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 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 治前提。中国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 法、依法立法,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网络立法的系 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 中国网络立 法随着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 由面到体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从 1994 年至 1999 年,是接 入互联网阶段。上网用户和设备数量稳步增加。这一阶段网 络立法主要聚焦于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即计算机系统安全和 联网安全。第二阶段从 2000 年至 2011 年,是 PC 互联网阶 段。随着计算机数量逐步增加、上网资费逐步降低,用户上 网日益普遍,网络信息服务迅猛发展。这一阶段网络立法转 向侧重网络服务管理和内容管理。第三阶段从 2012 年至今, 是移动互联网阶段。这一阶段网络立法逐步趋向全面涵盖网 络信息服务、信息化发展、网络安全保护等在内的网络综合 治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 140 余部,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 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 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 障。 (一)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科学构建网络 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为实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线上、 线下全方位保护提供了充分法律依据。 保障公民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护是确保 公民能够自主地在网络空间表达诉求和思想的前提。早 在 1997 年就制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 管理办法》,落实宪法对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基本权利 的保护。2000 年制定《电信条例》,规定电信用户依法 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2016 年修订 《无线电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无线电领域对通信秘 密的保护,实现对这一基本权利在网络空间的全方位保 障。 保护个人信息权益。通过民法、刑法和专门立 法,构建个人信息权益全链条保护的法律屏障。2020 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在前期法律 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作了系 统规定。2009 年、2015 年通过刑法修正案,设立侵犯 公民个人信息罪,强化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在网络专 门立法中,2012 年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保护能够识别公 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2016 年制 定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2021 年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细化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和个 人信息处理规则,依法规范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的活 动,赋予个人信息主体多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 义务,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 任,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守护公民财 产安全。持续加大立法保护力度,遏制利用网络侵犯财 产权益的行为。2018 年出台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 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 财产安全的要求。民法典明确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财产权 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022 年出台反电信网 络诈骗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 保障特殊群体数字 权利。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立法,弥合未成年人、老年 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使其能够更加平等 广泛地融入数字社会,享受数字时代红利。网络安全法 规定,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 络
45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 -白皮书3.16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周晴 于 2024-01-09 09:27:5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