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 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网安﹝2022﹞18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科技厅(委、局)、公安厅(局)、 国家安全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资委、税务 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委、厅)、知识产权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 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银保 监局,各证监局,有关企业: 数据安全产业是为保障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有序流动状态提 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业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速数据 要素市场培育和价值释放,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 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数字化发 展机遇,以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产业供给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需求为导向、 人才为根本,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各领域深度应用,发展数 据安全服务,构建繁荣产业生态,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数据 安全产业体系和能力,夯实数据安全治理基础,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 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资源要 素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数据安全合法权 益,依靠人民智慧发展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坚持需求牵引,以 有效需求引领产业供给,以深度应用促进迭代升级。坚持开放协同,注重更大范 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创共享。 (三)发展目标。到 2025 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生态和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标准供给结构和覆盖范围显著优化,产品和服务 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水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 1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超过 30%。 ——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建成 5 个省部级及以上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攻关 一批数据安全重点技术和产品。 ——应用推广成效显著。打造 8 个以上重点行业领域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推 广一批优秀解决方案和试点示范案例。 ——产业生态完备有序。建成 3-5 个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10 个创新应用先 进示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 到 2035 年,数据安全产业进入繁荣成熟期。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数 据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 领域数据安全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 企业,产业人才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对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 作用大幅提升。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架构下数据安全基础理 论和技术研究,支持后量子密码算法、密态计算等技术在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应 用。优化升级数据识别、分类分级、数据脱敏、数据权限管理等共性基础技术, 加强隐私计算、数据流转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大数据场景下轻量级安全传 输存储、隐私合规检测、数据滥用分析等技术。建设和认定一批省部级及以上数 据安全重点实验室,鼓励产学研用多方主体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协同创新 中心,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五)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加快发展数据资源管理、资源保护产品,重 点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强数据质量评估、隐私计算等产品研发。发展面向重点行 业领域特色需求的精细化、专业型数据安全产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 和工具包,支持发展定制化、轻便化的个人数据安全防护产品。提升基础软硬件 数据安全水平,推动数据安全产品与基础软硬件的适配发展,增强数据安全内生 能力。 (六)布局新兴领域融合创新。加快数据安全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 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交叉融合创新,赋能提升数据安全态势感知、风险研判等能力 水平。加强第五代和第六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数 据安全需求分析,推动专用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融合应用。支持数据安 全产品云化改造,提升集约化、弹性化服务能力。 三、壮大数据安全服务 (七)推进规划咨询与建设运维服务。面向数据安全合规需求,发展合规风 险把控、数据资产管理、安全体系设计等方面的规划咨询服务。围绕数据安全保 护能力建设与运行需求,积极发展系统集成、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安全审计等 建设运维服务。面向数据有序开发利用的安全需求,发展数据权益保护、违约鉴 定等中介服务。 (八)积极发展检测、评估、认证服务。建立数据安全检测评估体系,加强 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评测等相关体系衔接,培育第三方检测、评估等服务机构, 支持开展检测、评估人员的培训。支持开展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服务和管理体 系认证。鼓励检测、评估、认证机构跨行业跨领域发展,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通和 结果互认。推动检测、评估等服务与数据安全相关标准体系的动态衔接。 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九)加强数据安全产业重点标准供给。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 领作用,促进产业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标准化。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 普通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据安全产业评价、数据安全产品 技术要求、数据安全产品评测、数据安全服务等标准制定。高质高效推进贯标工 作,加大标准应用推广力度。积极参与数据安全国际标准组织活动,推动国内国 际协同发展。 五、推广技术产品应用 (十)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深度分析工业、电信、交通、金 融、卫生健康、知识产权等领域数据安全需求,梳理典型应用场景,分类制定数 据安全技术产品应用指南,促进数据处理各环节深度应用。推动先进适用数据安 全技术产品在电子商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直播新媒体等新型应 用场景,以及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等重大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 用。推进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全同态加密等数据开发利用支撑技术的部署 应用。 (十一)加强应用试点和示范推广。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 试点,推进技术产品迭代升级,验证适用性和推广价值。遴选一批技术先进、特 点突出、应用成效显著的数据安全典型案例和创新主体,加强示范引领。开展重 点区域和行业数据安全应用示范,打造数据安全创新应用先进示范区,集中示范 应用并推广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六、构建繁荣产业生态 (十二)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立足数据安全政策基础、产业基础、发展基础 等因素,布局建设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园,推动企业、技术、资本、人才等加快向 园区集中,逐步建立多点布局、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发展格局。鼓励地方结合 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关键技术产品和重点领域应用,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具有 综合竞争力的高端化、特色化数据安全产业集群。 (十三)打造融通发展企业体系。实施数据安全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多 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发展一批具有生态引领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特色优势的数据安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技术、产品全球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发挥龙头骨干 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补齐短板、壮大规模、创新模式,形成创新 链、产业链优势互补,资金链、人才链资源共享的合作共赢关系。 (十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库、 行业分类分级规则库等资源库,支撑数据安全产品研发、技术手段建设,为数据 安全场景应用测试等提供环境。建设数据安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新支持、 供需对接、产融合作、能力评价、职业培训等服务,实现产业信息集中共享、供 需两侧精准对接、公共服务敏捷响应。 七、强化人才供给保障 (十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数据安全相 关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等。制定颁布数据安全工 程技术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培养壮大高水平数据 安全工程师队伍,鼓励科研机构、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优质企业和培训机 构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创建实习实训基地、 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数据安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和优秀管 理人才。推进通过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建 立健全数据安全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遴选推广一批产业发展急需、行业 特色鲜明的数据安全优质培训项目。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海外优质 人才与创新团队。 八、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十六)推进国际产业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双多边机制,加强数据安全产业 政策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合作,促进标准衔接 和认证结果互认,推动产品、服务、技术、品牌“走出去”。鼓励国内外数据安 全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探索打造数据安 全产业国际创新合作基地。支持举办高层次数据安全国际论坛和展会。鼓励我国 数据安全领域学者、企业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工作。 九、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数据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将发展 数据安全产业作为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性任务,央地协同打造数据安全 产业链创新链。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确保任务落实。各地有 关部门要强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发展重大政策、重点工程落地。 (十八)加大政策支持。研究利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支持数据安 全技术攻关、创新应用、标准研制和园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数据安全企业享 受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 本投向数据安全领域,支持数据安全保险服务发展。支持数据安全企业参与“科 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获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十九)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数据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细化明确政策要求。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及监督机制,建立以技术实力、服 务能力为导向的良性市场竞争环境。科学高效开展数据安全产业统计,健全产业 风险监测机制,及时研判发展态势,处置突出风险,回应社会关切。加强教育引 导,提升各类群体数据安全保护意识。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周晴 于 2024-01-30 15:25:4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