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 年) 2023 年 4 月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 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 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 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的整体 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部署。 2022 年,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积极探索实践,数字中国建 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一、2022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截至 2022 年底,累计建 成开通 5G 基站 231.2 万个,5G 用户达 5.61 亿户,全球占比均 超过 60%。全国 110 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千兆光网 具备覆盖超过 5 亿户家庭能力。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 18.45 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 IPv6 规模部署应用深入推进, 活跃用户数超 7 亿,移动网络 IPv6 流量占比近 50%。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 650 万标准机 架,近 5 年年均增速超过 30%,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 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工业大类的 85% 以上,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过 8000 万 台(套)。车联网由单条道路测试拓展到区域示范,已完成智 能化道路改造超过 5000 公里。 数据资源体系加快建设。《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 1 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实施,系统提出我国数据基础制 度框架。 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 年我国数据产量达 8.1ZB, 同比增长 22.7%,全球占比达 10.5%,位居世界第二。截至 2022 年底,我国数据存储量达 724.5EB,同比增长 21.1%,全球占比 达 14.4%。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发布各类数据资源 1.5 万类,累计支撑共享调用超过 5000 亿次。我国已有 208 个省级 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政府数据开放平台。2022 年我国大数据 产业规模达 1.57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北京、上海、广东、 浙江等地区推进数据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 利用模式,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2022 年我国数字 经济规模达 50.2 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 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 41.5%。数字产业规模稳步 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软件业务收入达 10.8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2%;工业互 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5%。数字技术和 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 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 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 58.6%和 77.0%。全国网 上零售额达 13.79 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 27.2%,创历史新高。数字企业创新发展 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市值排名前 100 的互联网企业总研发投入 达 3384 亿元,同比增长 9.1%。科创板、创业板已上市战略性 新兴产业企业中,数字领域相关企业占比分别接近 40%和 35%。 2 数字政务协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 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 2012 到 2022 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国际排名从 78 位上升到 43 位,是上升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地市、县 级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 96.1%。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 名注册用户超过 10 亿人,实现 1 万多项高频应用的标准化服务, 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市 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 工作信息化平台正式开通,数字政协、智慧法院、数字检察等 广泛应用,为提升履职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起 草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专门开展了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收到 854.2 万多条留言。 数字文化提供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印发实施,推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 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文化场馆加快数字化转型, 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建设不断深化,全民阅读、艺术 普及数字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到 5.3 亿。 网络文化创作活力进一步激发。“中国这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 迹”等网络重大主题宣传充分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全国重点网 络文学企业作品超过 3000 万部,网文出海吸引约 1.5 亿用户, 海外传播影响力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与媒体融合深入推进。我 国第一个 8K 超高清电视频道 CCTV-8K 开播,为广大观众呈现 超高清奥运盛会。 数字社会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共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3 10.67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75.6%,城乡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差 异同比缩小 2.5 个百分点。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 学资源库。数字健康服务资源加速扩容下沉,地市级、县级远 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年共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超过 2670 万 人次。社保就业数字化服务持续拓展,全国电子社保卡领用人 数达 7.15 亿,各类人社线上服务渠道持续完善,提供服务近 141 亿人次。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 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行动加速推进,全 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持续提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水平不断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加快数字化转型, 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实施监督系统。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持续完善,新增或补充 了空气质量监测、排污口、危险废物处置等 33 类数据,数据总 量达到 169 亿条。全国已建成 26 个高精度和 90 个中精度大气 温室气体监测站点。数字孪生水利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启动实 施 94 项数字孪生流域先行先试任务。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取 得初步成效。截至 2022 年底,全国累计建成 153 家国家绿色数 据中心,规划在建的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平均设计电能利用效率 (PUE)降至 1.3。5G 基站单站址能耗比 2019 年商用初期降低 20%以上。北京、山西、四川、安徽等地探索碳账户、碳积分 等形式,推进普及绿色生活理念。 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2 年,我国信息领域相关 4 PCT 国际专利申请近 3.2 万件,全球占比达 37%,数字经济核 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 33.5 万件,同比增长 17.5%。关键数 字技术研发应用取得积极进展。我国 5G 实现了技术、产业、网 络、应用的全面领先,6G 加快研发布局。我国在集成电路、人 工智能、高性能计算、EDA、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方面取得重 要进展。数字技术协同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各地积极推进数字 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数字开源社区蓬勃发展,开源项目已覆 盖全栈技术领域。 数字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 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出台,推动发布《关 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等 30 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网 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等加快 发展。全国超 500 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开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 专业,2022 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近 2170 亿元,同比增 长 13.9%。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网络 安全保障。连续 9 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深入开展常态 化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力推 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发布实施,《个人信息出境 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提升重要 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水平。 数字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网络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不断增强。《互 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 规定》等制定实施,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制度持续完善。 5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 5430 余万条,处置账号 680 余万个,网络 生态持续向好。数字领域标准建设稳步推进,我国在自动驾驶、 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牵头推动一批数字领 域国际标准立项发布。 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凝聚广泛共识。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 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合组织 (APEC)、金砖国家(BRICS)、上海合作组织(SCO)等机 制下数字议题磋商研讨,推动达成《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 系框架》《“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等。2022 年世 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会员已覆盖 6 大洲 20 余个国 家,包括 100 余家机构、组织、企业及个人。发布《携手构建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数字贸易开放合作持续深化, 我国已与 28 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 务合作机制。 二、2022 年数字中国发展成效评价 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 2022 年数字中国发展评价工作,围绕 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结合相关部门和机构数据,以 及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结果,重点评估 31 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在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 以及组织保障等方面的进展成效。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江、 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天津、重庆、湖北等 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 10 名,其他地区也在加快 数字化发展中取得积极成效。 6 同时,国家网信办持续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 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普遍认为,2022 年,数字化学习工作广泛 普及,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数 字化公共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数字中国建设的获得感、幸福 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三、2023 年数字中国发展形势与展望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 飞猛进,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 发展动能。与此同时,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 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着愈发纷繁复杂的发展 形势。从外部看,关键核心技术之争加剧数字产业链动荡局势, 数字领域标准体系与国际规则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应用 持续涌现带来新变
7-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本文档由 周晴 于 2024-01-30 16:26:1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