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一、 概述 (一)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 智慧城市简介 智 慧 城 市 是 全 球 城 市 发 展 的 新 理 念 和 新 模 式 。 根 据 国 家 标 准 GB/T 37043-2018《智慧城市 术语》的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 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 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 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智慧城市从提出至今,已经过 10 余年发展,其内涵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和 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城市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全面推动 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培育数字经济市场、建设 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综合载体。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也是技术和产业发展 创新的综合试验场,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 我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根据国内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国务院依据《“十四五”规 划纲要》的精神,对“十四五”期间的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发展进行了专项 规划,并于 2022 年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在优化 1 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 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 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和规划要求,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 康发展和下一阶段的数字经济建设规划提供了顶层指导意见。 2. 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现状 2013 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在标准化协调机制、 国家标准研制实施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5 年 10 月 23 日,国家标准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国标委工二联〔2015〕64 号)。该文件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智慧城市评 价指标体系两个维度,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总 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同时 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试行稿),即顶层设计的 1.0 版, 见图 1。自此之后,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有了明确和统一的顶层设计,所 有国家标准在该体系框架下进行规划、设计与实施。 2 图 1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2015 版试行稿) 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指导下,截至目前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共 规划、立项了 69 项急用先行的国家标准。在各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积极推 动下,目前已有 39 项国家标准编制完成并发布(见附录二《已发布国家标准 清单》)。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GB/T36333-2018《智 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国家标准已成为各地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评 估时重点参考的技术依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切实发挥了标准的规范和引领 作用。其中,GB/T 37971-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框架》、 GB/Z 38649-2020 《信息安全技术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也提出 智慧城市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组成要素和实施方法,为智慧城市安全工作 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3.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历经十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国智慧城 市建设数量持续增长。目前,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47% 3 [1] 县级,总计约 700 多个城市(含县级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 从在建智慧城市的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 中西部四大智慧城市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区域特色明显”“地域差 异化显著”等发展态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发展水平相 对较高,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样本。根据 2017 年度、2019 年度两 次全国范围内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参评城市平均得分由 58.03 分上升至 68.16 分,涨幅达 17.46%[2] ,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信息资源、改 革创新领域水平均有所提升。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形态和治理模 式已被社会群体广泛认可和接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 以 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 术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融合,助推智慧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截至 2022 [2] 年 2 月,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 5G 网络,累计已建成 5G 基站 150.6 万个 , 已有多个 5G 应用落地实践,涉及交通、教育、医疗、园区、社区、疫情防控 等场景。国家层面已经设立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福建福州、重庆南岸区、 江西鹰潭等 5 个物联网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物联网感知设施统筹 部署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兰州、合肥、南京等多地建 立了云计算中心,并部署面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资源和边缘计算布局,提 供先进的计算技术服务。2023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 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 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 (2)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4 IBM 于 2008 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新加坡、美国、欧盟、日本 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试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重新 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结构的调整、 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新加坡被公认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由新加坡总理领导规划了新加坡 数字化发展愿景,并设立专门政府部门负责推进“智慧国家”建设以及协调 各机构工作。2006 年,新加坡推出为期十年的“智能城市 2015”信息化计划, 目的是通过大力发展 ICT 产业,应用 ICT,提高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将新加 坡建设成为由 ICT 驱动的智能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定期发布报 告,让民众了解目标是否达成。经过十年的努力,效果显著,新加坡于 2014 年将该发展蓝图升级为“智慧国家 2025”,希望通过 ICT 改善人们的生活, 创造更多的机会。 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 2020 年发布《智慧城市系统信任》 (Trustin Smart City Systems)报告。根据该报告,美国目前有数百个智慧城 市项目处于部署或开发阶段,这些项目的投资量和影响范围意味着美国公民 将更加依赖更智能的城市技术。美国政府尤为重视标准建设,如美国国土安 全部科学技术理事会推进发布《智慧城市互操作性参考体系架构》,以此来 评估智慧城市标准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为物联网传感器提供可互 操作的开放架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推进发布《智慧城市 和社区框架系列》,以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网络、安全、特定行业及 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欧盟是国际区域一体化的代表区域,近年来整个欧洲已启动了超过 15 项 5 针对数字化产业的国家计划,如德国工业 4.0、法国未来工业联盟、荷兰智慧 产业等。2020 年,欧盟委员会先后发布了《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人工 智能白皮书》和《欧洲数据战略》3 份文件,从战略层面推进欧盟加快数字转 型,提升数字化水平。《塑造欧洲数字未来》涵盖了从网络安全到关键基础 设施、数字教育到技能、民主到媒体的所有内容,该战略提出欧盟数字化变 革理念、战略和行动,希望建立以数字技术为动力的欧洲社会,使欧洲成为 数字化转型的全球领导者。 日本从自身自然资源贫乏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计 划和政策来支持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建设。 2009 年日本提出“i-Japan 战略 2015” , 旨在将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17 年,日本内阁发布《成为 世界 IT 领先国家——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数据采用基本计划的声明》,其中 重点强调了促进建设以数据利用为导向的 ICT 智慧城市。东京于 2017 年发布 《都市营造的宏伟设计——东京 2040》城市总体规划,推进“新东京”实现 “安全城市”“多彩城市”“智慧城市”3 个愿景。《东京 2040》提出要利 用城市空间,结合不断发展的数据,搭建最尖端的信息平台,实现城市活动 便利性和安全性的本质提升,创新信息化城市空间。 综上所述,国内及世界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逐步通过区块链、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将城市中各行业数据相融合,实现城市管理 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城市系统架构及数据应用场景 1.智慧城市系统架构 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考虑当前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常见智慧城市 6 统一框架如图 2 所示。框架由总体标准、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数据层、 管理与服务、建设与运营、安全与保障七部分组成[2]。 图 2 常见智慧城市统一框架 总体标准层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从概念术语、架构模型、评价方法、 应用指南四个维度,规划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 技术与平台层汇聚智慧城市所需的核心计算技术,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 的应用以及相关能力平台对业务的协同支撑作用、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性,用 于保障上层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建设管理及智慧应用功能的 实现。 基础设施层是针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建设、管理的平台,切实为智 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基础服务提供支撑和保障。 数据层包括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城市数据模型、城市数据治理、城市数 据融合与服务四大项。数据层作为数据存储的体系架构,是数据安全防护的 重点。 7 管理与服务层,提供智慧城市相关领域规划、建设、实施与运营过程标 准,包括城市治理、惠民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区域协同五大服务方 向。 建设与运营层,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提供技术、方法、流程、创 新等方面的指导和参考,包括规划设计、部署实施、运营管理、评估改进四 个子类。 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复杂的安全风险,安全防护是保障技术 与平台、关键基础设施、数据平台、管理与服务、建设与运营安全可靠的重

pdf文档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法律法规库 > 法律法规原文 > 法律法规原文 > 文档预览
75 页 0 下载 4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第 1 页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第 2 页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第 3 页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第 4 页 18-智慧城市数据安全白皮书(2023年)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7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周晴2024-01-31 13:56:3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安信天行文库的中文名是什么?( 答案:安信天行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